<button id="ck9qd"></button>
    1. <button id="ck9qd"><acronym id="ck9qd"><input id="ck9qd"></input></acronym></button>
        <button id="ck9qd"><acronym id="ck9qd"></acronym></button>
        1. <li id="ck9qd"><acronym id="ck9qd"></acronym></li>
          <dd id="ck9qd"></dd>
          湖南人大網>常委會公報>2013年常委會公報>第02期>正文

          關于湖南省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與201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來源: 作者: 編輯:redcloud 2016-08-22 17:16: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眾號二維碼
          —分享—
           
          省財政廳廳長  史耀斌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會議報告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與2013年預算草案,請予審查,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
            過去的一年,各級各部門緊緊圍繞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扎實工作,砥礪奮進,省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2012年預算收支目標和財政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全省公共財政總收入完成2931.8億元,比年初預算增加174.6億元,比上年增加408.3億元,增長16.2%。其中:地方收入1776億元,比年初預算增加154億元,比上年增加258.9億元,增長17.1%;上劃中央收入1155.8億元,比年初預算增加20.6億元,比上年增加149.4億元,增長14.8%。全省公共財政支出為4085.9億元,比上年增加565.1億元,增長16.1%。
            省級公共財政總收入完成716.6億元,比年初預算增加21.4億元,比上年增加38.7億元,增長5.7%。其中:地方收入287.6億元,比年初預算增加19.3億元,比上年減少12.1億元,下降4%(主要是上年資產處置等一次性收入較多,2012年減少53%);上劃中央收入429億元,比年初預算增加2.1億元,比上年增加50.8億元,增長13.4%。省級公共財政支出為803.1億元,比上年增加63.6億元,增長8.6%(省級支出增長減速,一是中央和省級新增資金主要用于補助市縣,二是按照中央要求,將原在省級列支的農業保險、糧食綜合直補、糧食風險基金等補助市縣資金改為對市縣轉移支付,這些資金都直接在市縣列支)。省級地方收入比年初預算增加的19.3億元中,剔除列收列支的非稅收入后,省級可用財力超收13.4億元,當年不安排,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并納入以后年度預算統籌使用。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78.3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為746.1億元,其中省級收入128.6億元,支出73.9億元。省級收支之間差距較大,主要是相當一部分省級收入安排到市縣,列市縣支出。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完成930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為778.7億元,其中省級收入132億元,支出94.9億元。
            初步判斷,省級可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余,市縣總體上也可以實現收支平衡。上述預算執行情況是快報數,在決算編制匯總后還會有一些變化,屆時再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2012年全省預算執行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ㄒ唬┦杖朐鲩L減速回調,稅收收入穩中有升,非稅收入增長趨于合理。2012年,受經濟增速放緩、結構性減稅力度加大、價格漲幅下降等因素影響,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普遍回落,我省收入同樣面臨極大的下行壓力。面對嚴峻形勢,全省上下堅決落實中央和省一系列微調預調政策,主要經濟增長指標下滑幅度逐步收窄;財稅部門勤抓主體稅種和重點稅源,及時開展收入進度督導,強化匯算清繳和挖潛堵漏,力爭應收盡收。
            分結構來看,全省稅收收入完成2266.5億元,增長17.9%。主體稅種中,增值稅617.9億元,增長13%;消費稅435.6億元,增長13.3%;營業稅387.5億元,增長20.9%;企業所得稅297.7億元,增長33.5%;個人所得稅116.9億元,下降3.1%,出現減收主要是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的翹尾影響。全省納入公共財政管理的非稅收入完成665.3億元,增長10.6%,增幅高位回落、趨于合理,比上年低60.9個百分點。
           ?。ǘ┲С鲆幠@^續擴大,重點領域優先保障,三農和社會建設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強。全省支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2694.7億元,較上年增長17.1%,占財政支出的66%。如果再考慮交通運輸、商業服務業等其他科目中涉及民生的支出,民生支出的比重還要更高一些。全省各主要支出科目的完成情況如下:
            農林水事務支出437.9億元,增長11.1%。省財政統籌安排水利配套投入15億元,比上年增長66.6%,確保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資金需要。進一步加大對雙季稻農戶和種糧大戶的補助力度,新增下達集中育秧補助1.7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1.8億元、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資金9200萬元,支持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9.3億元,新增玉米和甘蔗兩個險種,險種達到9個。啟動武陵山、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推進少數民族高寒山區脫貧解困工作。支持將全省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由村平4萬元提高到5萬元,實現行政村活動場所全覆蓋。下達“一事一議”獎補資金17.2億元,支持2.5萬個村開展“村內戶外”公益項目建設?;I措落實10.6億元,實施鄉村干部墊交農業兩稅債務化解工作。
            教育支出786.1億元,增長45.4%。按照中央統一規定的口徑,地方財政安排的教育支出占比達到16.4%,完成了中央核定的投入任務(占比16%)。省財政籌措撥付49.5億元,支持高校超額完成化債任務,本科院校的生均撥款水平超過了1.2萬元,并將省屬高職、中職的生均預算安排標準提高到3400元和3100元。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補助標準提高200元/平方米,困難寄宿生的生活補助標準提高250元/年,為武陵山、羅霄山片區37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的168萬農村學生提供了營養餐。省財政新增安排1億元,支持各地探索校車運營模式。推進農村幼兒園建設,啟動農村偏遠山區學前教育巡回支教試點。新建困難幼兒入園補助制度,新設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實現了資助制度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蓋。將中職免學費范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城市的涉農專業和經濟困難學生。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19.6億元,增長7.3%。省財政下達就業補助35.5億元,支持職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職業技能鑒定等公共就業服務。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兩項試點”由96個縣市區擴大到全省,按照人均20元的標準資助2125萬人參保繳費,向850萬人發放基礎養老金。連續第8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全省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的補助標準提高到全國平均水平。
            住房保障支出184.2億元,增長45.4%。省財政在安排配套資金18.5億元的同時,落實稅費優惠政策,通過貸款貼息,引導金融資本和住房公積金貸款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較好地保障了工程進度。
            醫療衛生支出293.5億元,增長14.3%。全省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的人均財政補助由200元提高到240元,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擴大到村衛生室,啟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化債工作,在8個縣市開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改善基層醫療服務機構設施條件,支持開展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節能環保支出105.3億元,增長23.4%。省財政通過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籌措28.8億元,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等“十大環保工程”;籌措 18.7億元,實施湘江長沙綜合樞紐蓄水后污染防治項目;籌措19.8億元,計劃兩年內將長株潭三市的公交車和出租車全部置換為新能源汽車。爭取中央資金12.6億元,支持4個市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7個市縣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32個地區納入全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示范區,水府廟和東江湖列入全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首批試點,長沙市列入全國節能減排綜合示范首批試點。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4億元,增長20.3%。繼續實施農村電影放映、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落實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文化站)以及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政策;積極推進文化事業單位轉體改制,加強文化經營性資產監管,支持文化產業做優做強。
           ?。ㄈ┱{控經濟運行的力度不斷加大、手段不斷豐富,推動全省經濟穩定增長、轉型發展。一是大力爭取中央投資。全年中央補助我省各類建設資金6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轉貸地方政府債券115億元,規模居全國第二;對我省單獨設立了 “兩型”社會建設財力補助,2012-2016年每年8億元,大大緩解了我省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生態環保和民生工程的資金壓力。二是有效刺激消費需求。省財政撥付配套資金7.3億元,及時兌付家電摩托車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補貼;下達長沙國家現代服務業試點資金4億元,新增全省農貿市場升級改造資金2000萬元,改善城鄉消費條件。三是堅定實施結構性減稅。嚴格落實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提高等減稅降費政策,減輕企業稅負,特別是幫助中小微型企業應對時艱,提高自主發展的活力。四是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全省科技支出完成47.1億元,增長12.1%,加快產學研結合體系建設,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省財政安排新型工業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開放型經濟、企業技術改造等資金15.6億元,支持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升級,培育壯大新的支柱產業。
           ?。ㄋ模┍M力幫助困難市縣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激勵優勢地區加快發展,促進區域均衡協調。針對中央收入增速明顯下降、對地方補助增量大幅減少的形勢變化,省財政把緩解基層困難放在財力配置的優先位置,新增下達市縣財力性轉移支付57.3億元。其中,新增安排困難市縣48.6億元,支持彌補“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支出缺口,向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重點生態功能區、人口小縣、農場管理區、困難城市區、庫區照顧傾斜,對消化赤字、精簡機構以及重大減收增支困難等給予獎勵補助;新增安排“兩型”社會建設財力補助、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資金8.7億元,幫助長株潭地區和常寧、耒陽、資興、漣源、冷水江等縣市緩解轉型發展中的突出難題。
           ?。ㄎ澹﹦撔骂A算管理機制,嚴格規范財政收支行為,整體提升理財水平和資金績效。一是開展預算公開。省政府辦公廳及省政府組成部門向社會公開部門預算、“三公”經費,重大民生專項資金公開范圍由50項擴大到74項。二是調整規范超收收入管理辦法。省級超收收入由 “當年超收、當年使用”調整為“當年超收、下年使用”,納入以后年度年初預算統籌安排,并按程序報人民代表大會審批。三是下大力氣整合規范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由4237個減少為513個,資金集中度明顯提高,并初步建立了嚴控專項設置、加大因素法分配比重、提前研究下達資金等新型管理機制;推進實施糧油千億產業、十大環保工程等6項重大政策(工程)資金的跨部門整合,共整合90.2億元。四是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對27個省直部門的重大項目進行預算績效管理試點,并將其作為考核指標納入省政府對相關部門的績效評估。五是強化收支管理。為進一步提高收入質量、強化財經秩序、硬化預算約束,對規范收支預算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將收入質量與增速一起納入省對市縣的績效考核。
            2012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過去5年,既是經濟形勢波動變化極其復雜、困難矛盾突出集中的時期,也是財政改革加快推進,不斷取得重大積極成果的時期。全省公共財政總收入由2007年的1123.3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931.8億元,增長1.6 倍;公共財政支出由1357億元增加到4085.9億元,增長2倍。
            在收支規??焖贁U大的同時,工作實踐中也積累了一些體會。一是堅持服從大局、服務大局,積極改善和加強調控功能,推動科學發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管理通貨膨脹、淘汰落后產能等重大挑戰的過程中,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主動完善財政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和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作用,避免經濟大起大落,推動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切實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不管經濟形勢如何嚴峻、財力多么緊張,只要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好事、實事,都積極謀劃,盡最大努力予以支持和保障。全省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由792.8億元增加到2694.7億元,增長了2.4倍,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城鄉低保、五保戶、優撫對象等困難群眾的補助標準達到或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三是堅持向基層傾斜、向困難地區傾斜,優化政府間財力配置,推動形成不同區域板塊差異化發展的新格局。省補助市縣的各類資金由669.3億元增加到2271.2億元,增長2.4倍,市縣人均財力由1150元增加到3300元,提高了1.9倍,基層財政的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同時,完善財稅扶持政策體系,定向支持長株潭、湘南、武陵山羅霄山片區等不同區域立足本地特色,實行差異化發展。四是堅持創新體制、革新機制,突出規范和績效,推動財政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財政體制方面,調整省以下財政體制,實行財政省直管縣,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健全“6+2”財力性轉移支付體系;稅收制度方面,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完善消費稅,統一內外資企業稅收制度,提高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起征點;預算管理方面,建立省直單位正常運行經費保障機制,整合規范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推進預算公開和預算績效管理,完善國庫集中收付、非稅收入、政府采購、資產管理、財政監督和會計管理等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國家與企業和個人之間、省與市縣之間、財政與部門之間的分配關系。
            與此同時,也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財稅政策還不夠完善,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作用仍需加強;財政收入質量結構還不夠優化,人均財力水平依然偏低,相當一部分市縣還很困難;各方面事業發展的增支需求越來越高,財政保障的能力和手段亟需加強;償債壓力很大,一些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運行存在隱患,財政潛在風險不容忽視等等。對此,我們將通過加快改革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13年預算草案
            2013年,我省財政發展面臨很多機遇和有利條件,同時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壓力。
            從有利條件來看,全省經濟基本面繼續向好,有很多積極因素,經濟增長的活力和財政增收的動力在持續增強。各大區域發展規劃加快實施,重大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產業結構調整、擴大開放、激活民間投資、扶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效果逐步凸顯;經濟發展正在發生新的結構性變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欠發達地區增長速度整體加快,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驅動更加明顯,這些積極變化將切實增強經濟自主增長的活力和動力,夯實財政持續增收的基礎。
            從制約條件來看,保持經濟穩定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財政收入在高基數上要實現高增長已非常困難,而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任務很重,資金需求巨大。一是外需增長乏力,內需對投資的依賴程度依然偏高,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有限,企業開工不足、生產經營普遍困難,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相關稅收增長。二是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擴面、取消和免征3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后,預計將進一步減輕社會負擔,同時也會帶來政策性減收。財政收入可能呈現中速或者低速增長的態勢,收入增長減速將是全國普遍面臨的突出難題,中央收入增長放緩將大大影響對我省的補助力度。三是剛性支出需求繼續攀升,遠遠超過了自身財力增量,預計在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和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等方面,國家還會出臺新的減收增支措施,預算平衡十分困難。
            2013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狠抓增收節支工作。相機抉擇,審慎調控,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激發市場自主增長活力,努力穩定經濟運行;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下大力氣推進社會建設;規范秩序,強化監管,推進預算公開,加強績效管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推動湖南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積極貢獻。
            根據上述形勢分析和指導思想,2013年全省和省級公共財政收入增幅按12%安排,具體為:全省公共財政總收入3283.6億元,比上年增加351.8億元,其中,地方收入1984.2億元,上劃中央收入1299.4億元。2013年,全省地方收入1984.2億元,中央補助1790.3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億元,可安排使用的收入總計3784.5億元;全省公共財政支出3759.6億元,上解中央等支出24.9億元,當年收支平衡。
            省級公共財政總收入775.4億元,比上年增加58.8億元,剔除上年部分一次性收入后按增長12%安排,其中:地方收入294.9億元,上劃中央收入480.5億元。2013年,省級地方收入294.9億元,中央補助1790.3億元,市縣上解收入50.1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億元,收入總計2145.3億元;省本級支出557.8億元,補助市縣支出1562.6億元,上解中央等支出24.9億元,支出總計2145.3億元,當年收支平衡。
            2013年省級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安排的主要內容如下:
            農林水事務:預算安排59.3億元,新增8.2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37.9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21.4億元,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一是農業新增3.2億元。新增安排3500萬元,整合投入1億元,支持水稻集中育秧;新設農業機械化示范推廣專項資金,安排2000萬元,提高農業機械化普及水平;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現代農作物種業、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保險等生產服務體系的投入,繼續支持農業綜合開發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二是林業新增2.1億元,重點支持國家和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提標(每畝提高2元);新設林區道路建設獎補資金5000萬元,改善林區交通條件;支持發展油茶產業和林下經濟。三是水利新增2億元,并統籌整合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支持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四是扶貧新增8600萬元,用于集中連片地區扶貧開發和少數民族高寒山區扶貧解困。
            教育:預算安排137.7億元,新增13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67.5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70.2億元。新增資金主要用于提高高校和職業院校生均撥款水平,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困難學生獎扶體系的提標政策等方面。
            科學技術:預算安排11.2億元,新增2.1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8.5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2.7億元。支持科技事業發展、科研成果轉化、科普、知識產權等工作。
            文化體育與傳媒:預算安排10.6億元,新增2.9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9.7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0.9億元。按照每村每年補助1萬元的標準,安排農村文體活動經費;新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資金6000萬元,推進文化事業單位轉體改制,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支持全運會備戰參賽和開展群眾體育活動。
            社會保障和就業:預算安排75億元,新增5.3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6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59億元。連續第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通過爭取中央獎補資金,推進省屬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改革;新增1500萬元,并統籌福彩公益金,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等困難群眾的補助標準,推動擴大就業,支持殘疾人事業,加強困難職工幫扶工作。
            醫療衛生:預算安排68.8億元,新增9.5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9.8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59億元。將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人均補助由240元提高到28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由25元提高到30元,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村均補助由4000元提高到5000元。
            節能環保:預算安排10.3億元,新增0.7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8.6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1.7億元。新增預算主要用于實施淘汰落后產能、綠色能源、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減排政策,推進“十大環保工程”建設。
            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預算安排69.4億元,新增18.1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51.5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17.9億元。新增開放型經濟發展資金1億元,定向用于湘南三市承接產業轉移;新增建設財力補助2.5億元,推進武陵山、羅霄山片區和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建設財力補助8億元,支持發展實體經濟和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新增安排3億元,實施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工程,支持一批特色鮮明的重點縣率先發展;新增安排3.6億元,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企業、信息化與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兩型”社會示范創建、旅游產業等的投入力度。
            住房保障:預算安排15.6億元,利用獎補、貼息等手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加快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建設進度。
            交通運輸:預算安排59.9億元,新增3.5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54.2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5.7億元,新增資金重點用于交通建設及融資貼息。
            一般公共服務:預算安排85.9億元,新增8.1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75.7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10.2億元。重點支持計劃生育事業、人才引智、統計調查、安全生產監管、公共機構節能、僑務、民族干部培訓等業務工作開展。
            國防與公共安全:預算安排38.9億元,新增1.7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26.8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12.1億元。新增預算主要用于提高經費保障水平,改善裝備條件。
            省級公共財政支出預算中,當年可用財力安排的教育、科技和農業支出增幅均高于當年可用財力增幅,符合法定要求。
            另外,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768.9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747.5億元,其中省級收入 137.2億元,支出79.7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安排1009.1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安排927.4億元,其中省級收入142.9億元,支出106.6億元。
            為確保完成2013年預算,我們將著重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加強改善調控功能。密切跟蹤并準確把握經濟走勢,提高財政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針對性,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稅收、獎補、貼息、債券、政府采購等手段,適度擴大政府投資規模,引導鼓勵民間投資,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革新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轉型發展。與此同時,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嚴格規范稅費減免,做到應收盡收,堅決制止為片面追求收入增幅、排名而虛增財政收入的行為,加快改善財政收入質量結構,推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
            二是更加注重統籌和整合,集中保障重點需求。建立健全包括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在內的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機制,規范收支行為,優化資源配置;繼續鞏固省級專項資金整合規范成果,做實做強政府投融資平臺,充分利用市場手段,努力保障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和重要政策的資金需求;堅決落實中央和省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相關規定,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節慶論壇和樓堂館所建設支出,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三是更加注重公開和績效,提高財政管理效益。省直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公開范圍擴大到所有政府機構,并啟動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決算公開工作,面向社會公開的重大民生專項資金由74項增加到97項。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盡早實現預算績效管理覆蓋全部財政性資金。進一步規范政府性債務管理機制,防范金融風險。綜合評估省以下財政體制、省直管縣改革實施成效和經驗,針對財政運行中的新形勢和新動態,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豐富支持政策,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總體保障水平和地區間均等化水平。
            完成2013年預算意義重大,我們將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各項決策部署,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虛心聽取政協意見建議,堅定信心,銳意進取,確保預算收支目標與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編輯:redcloud

          欧美疯狂操逼
          <button id="ck9qd"></button>
          1. <button id="ck9qd"><acronym id="ck9qd"><input id="ck9qd"></input></acronym></button>
              <button id="ck9qd"><acronym id="ck9qd"></acronym></button>
              1. <li id="ck9qd"><acronym id="ck9qd"></acronym></li>
                <dd id="ck9q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