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無論對于生產還是生活,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然而,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水污染事件,卻讓“生命之源”成為了“生命之患”。
9月25日上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常委會組成人員就省政府實施水污染防治法的情況進行專題詢問。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君文,以及7名委員和1名列席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分別就“一號重點工程”實施情況、港口碼頭污染防治能力、保障飲用水安全等問題提出詢問,省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一一作了認真回答。
湘江攻堅: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項目的執法督查力度
作為湖南的“母親河”,湘江治理和保護是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而作為主要職能部門,省環保廳成為此次專題詢問中回答問題最多的部門。
“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的實施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效果?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建設完成情況如何?還有哪些重點任務沒有完成……”專題詢問一開場,鄒學明委員就率先拋出了一連串問題。
“今年1-8月,湘江干流的18個斷面監測顯示,二類水質占16個。這就意味著目前的湘江水質是10年來的最好水平。”省環保廳副廳長謝立應詢時介紹說,2013年啟動的“一號重點工程”明確提出了湘江流域工業治理、城市生活污水、礦山整治、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等5個方面的重點工作。通過3年努力,我省共投入實施了1740個項目,截至6月已完工1500個;共關閉了1013家重金屬企業,湘江兩岸500米范圍內2273家專業養殖戶已經退出。
有成績,也有不足。謝立坦言,在湘江長沙綜合樞紐的建設工作中,一些重點項目遲遲未動工。“比如說,環保部明確要求,在大壩建成以后,長沙岳麓污水處理廠每天排放的30萬噸污水不能排在庫區內,必須排在壩下,但到現在為止項目都沒有啟動。”他表示,省環保廳將配合省政府盡快加大督查督辦的力度,促使這些工程盡快完工。
“現在長株潭衡4個市共有多少個直排湘江的污水直排口?現在解決了多少?剩下的準備什么時候完成截污?”聽了謝立的回答,主持會議的陳君文追問。
“衡陽的情況我不太清楚。就長株潭3市城區的統計來看,長沙城區污水直排口101個,目前還有20個沒有完成截污。此外湘潭有15個排污口沒有完成,株洲有20個排污口沒有完成建設。”謝立如實回答。
“長沙橘子洲既是湘江一類飲用水源保護區,又是國家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島上是否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現在島上開設的餐飲業等是否通過了環評?另外,一些政府對當地‘三無企業’非法生產、隨意排放的情況存在嚴重監管失職,請問省環保廳準備怎么處理?”朱新民委員所提的問題,尖銳且切中群眾關切。
謝立認真作答:“按照規定,橘子洲景區的所有污水需要經管網輸送至新建成的河西污水處理廠處理。然而,河西污水處理廠已運行5年,橘子洲景區仍在使用自配的臨時污水處理站,而且處理完的污水也不達標。此外,島上的一些設施場所也都沒有辦理環評審批手續。”
他承諾,將責成長沙市環保局對島上的設施進行清理,該整治的整治,該停業的停業,該拆除的拆除。同時,立即啟動“污水送河西”工程,在污水沒有送到河西之前進一步加強監管,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對于朱新民委員所提“一些地方監管失職”問題,謝立表示,“盡管出臺了不少規定辦法,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明顯感覺到,一些地方政府的環保意識還有待加強。”
他舉例說,地處湘江干流汨羅江中游南岸的汨羅市新市鎮團山村,一直從事廢舊回收加工。“發展無規劃、企業無環評手續、當地無環保設施……”去年5月,省環保廳致函要求岳陽市政府和汨羅市政府進行整改,當地花了1年時間,關閉、整合了一批企業。但今年8月去檢查時,謝立發現“改觀不大”。比如說保留的12家企業中,只有2家有環保審批手續,還有10家沒有環保審批手續。
“對于這種整改不力的地方,省環保廳將直接掛牌進行督辦,并對當地政府進行約談。”謝立嚴肅表示。
“水杯子”安全:河流上游、農村都是監管重點
“在今年開展的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中,我們發現,農村的群眾能否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比如洞庭湖區飲用水水源鐵錳超標的現象比較嚴重。‘十三五’期間,在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上有什么具體措施?特別是在解決洞庭湖區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上有什么切實有效的好辦法?”朱皖委員向省水利廳廳長詹曉安提問。
詹曉安引用了一系列數據作為回答。據統計,2005-2015年,全省各級用于農村飲用水安全的投資共167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的投入超過130億。預計今年底,全省將有3420萬農村人口將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60%的行政村、55%的農村人口可以用上自來水。預計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我省將全部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自來水將覆蓋80%的行政村,覆蓋90%的農村人口,讓他們喝上安全水。
“洞庭湖治理的思路和目標總體和全省一致,但也有它的特殊性。”詹曉安介紹說,由于洞庭湖和長江水沙關系的變化,造成了枯水期間長江進入洞庭湖的水量急劇減少,影響了洞庭湖水質。同時,洞庭湖的地下水中,鐵、錳嚴重超標,也造成了洞庭湖區老百姓飲水困難。
他透露,“十三五”期間,我省計劃將洞庭湖區飲用水的水源問題作為飲水安全任務的重中之重,爭取國家支持和投入,對連接洞庭湖和長江的4個河系進行綜合整治。要想辦法在枯水期間把長江的水引入洞庭湖,實現“引江濟湖”,再解決洞庭湖區在枯水期間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特別是老百姓的飲用水水源問題。
水源地是全省人民的“大水缸”,其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到全省人民的身體健康。位于湘江一級支流漣水中游的水府廟水庫,是湘江流域重要飲用水源,禁止和限制從事網箱養殖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然而,省人大代表連續12年反映水府廟網箱養魚問題,養魚之風卻愈演愈烈。董岳林委員發問:為什么水府廟網箱養魚問題遲遲不能解決?
“有主管部門督查督辦不力的問題,也有基層認識不高、決心不大的問題,還有補償資金落實不到位的問題。”省畜牧水產局局長袁延文表示,最根本的問題是庫區群眾生產生活問題沒有解決。
水府廟庫區有28個村近1萬人,其中75%以上是移民,人均耕地不到三分。上世紀80年代,當地政府為了解決老百姓的生計問題,支持和鼓勵他們發展網箱養魚。因此,有1/3的老百姓從事水產養殖。“如果一味地禁止養魚又不給他們指明其他出路,就會出現‘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惡性循環。”袁延文認為,下一步,省直有關部門和湘潭、婁底兩市要認真研究措施和方案,保障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
黑臭水治理:重視不夠將加快整頓
“我省的1017個建制鎮中,只有105個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僅占10.3%。近90%的建制鎮一直處于污水直排的狀態,即便有些建成了也用不起、不運行,有的是開開停停,不經常運行,黑臭水體也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姜玉泉委員將自己在執法檢查中發現的情況反映給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蔣益民,并犀利提問:“什么時候能排查并公示城區的黑臭水面積?采取哪些措施確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建制鎮的污水治理是否有過硬舉措?”
“黑臭水體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環節,原來沒有引起重視。”蔣益民坦率回答,從今天開始到2016年底,省住建廳將用1年多的時間進行摸清、排查和整治。
長沙在拆違控違工作中積累的好經驗,也讓蔣益民找到了一條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黑臭水體主要是污水和垃圾。而拆違控違工作既解決城市的安全隱患,也解決藏污納垢、制假販假,同時也解決污水漫流亂排和垃圾遍地的問題。我們將在拆違控違中有針對性地加快解決黑臭水體問題,還居民一片潔凈。”
針對建制鎮“建不起、用不起”污水處理廠的問題,他表示,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資、收取治污費,另一方面要根據鄉鎮處理污水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孫敏堅 劉文韜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