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產品質量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為何進展緩慢?”“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的實施還有哪些問題?”專題詢問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問題尖銳、直指要害。
“追溯體系建設與目標要求和群眾的期待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加強法規制度建設等幾項工作。”“我們將繼續加強召回的監管工作,對重要的召回活動要進行監督,依法查處隱瞞缺陷、不履行召回義務的違法行為。”對于委員們的提問,國務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在給出答案的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對接追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楊雄提問,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是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措施,但是在執法檢查中發現,該項工作推進總體緩慢,國務院要求到2020年實現重點領域建設追溯體系的任務艱巨。請有關部門介紹一下目前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到會應詢的商務部部長鐘山在回應問題時列出了幾個數據:目前,已在全國58個城市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在18個省市開展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在4個省市開展重點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示范。已經有超過85%的試點地區完成與中央平臺的對接,超過1.5萬家企業建成追溯體系,覆蓋經營商品的企業和商戶達到30余萬家,逐步形成了輻射全國、連接城鄉的信息化追溯體系。
鐘山坦言,追溯體系建設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與目標要求和群眾的期待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各地開展這項工作還不夠平衡,法律法規還需要進一步健全,企業和消費者的意識也需要進一步增強。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加快立法進程。及時總結各地試點示范的經驗,加強立法調研,推動修改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要推動出臺產品追溯管理條例、追溯數據管理辦法和追溯體系認證認可管理辦法等制度規范,構建有效的保障追溯體系運行的長效機制。”鐘山介紹。
鐘山同時指出,商務部還將做好加強牽頭協調、抓好試點示范經驗的總結推廣、加強檢查推進工作落實、加強輿論宣傳工作等。加大項目建設的推進與日常督導的力度,強化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強項目考核管理,對沒有按期完成試點任務的地區,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進行督辦。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補充說,下一步,國家質檢總局將繼續抓好追溯體系建設,尤其要在標準和認證上繼續下功夫。
“標準方面,要統籌規劃重要產品追溯標準體系,研制重要產品追溯基礎共性標準,探索重要產品追溯標準化試點示范,抓好重要產品追溯標準的推廣應用,做好重要產品追溯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認證方面,要爭取把追溯體系建設納入認證要求,繼續做好已有追溯要求的食品農產品認證實施,適時同其他追溯平臺盡量對接起來,實現互聯互通。”支樹平說。
重點打擊食藥領域假冒偽劣
“我問一下公安部門和工商部門,假冒偽劣屢禁不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們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針對不管是流通領域還是網絡銷售方面的假冒偽劣行為和產品,如何進一步加大打假的力度?”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蒲長城的提問,引起了現場委員們的共鳴。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介紹,假冒偽劣屢禁不止,主要是企業違法成本比較低、企業信用體系不夠完善、企業質量主體責任落實不夠、監管滯后等多個原因導致,此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國每天新增15000家企業,也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
“貫徹產品質量法,解決假冒偽劣的問題,還要進一步提高執法質量。與龐大的違法犯罪基數相比,我們在行政監管、刑事打擊覆蓋面和力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補充說。
孟慶豐同時指出,針對與國計民生、人民利益息息相關的食品、藥品、建材、汽配、農資等領域,公安機關一直在重點打擊。
對于委員提出的網絡方面假冒偽劣突出的問題,到會應詢的負責人同樣給予了回應。
“對于網絡銷售方面的假冒偽劣行為和產品,我們會通過大數據監管,以網管網。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要特別強調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承擔的責任,既然這個網絡平臺允許各個小網店在銷售商品,出現問題解決不好,就要追究網絡平臺的責任。”張茅說。
孟慶豐指出,公安部監管和打擊的一個重要陣地就是網上,目前,公安部與重點的電子商務企業已經建立了有關的合作機制,利用網絡手段來打擊網絡犯罪。
孟慶豐坦言,農村、城鄉接合部的假冒偽劣產品較多,與該區域的消費者相對比較弱勢、監管資源包括查處資源配置相對薄弱、各方面監督沒有像城區監督力度大有很大關系,針對這些問題,公安部在近幾年改進了方法,策劃了關于集群作戰的打擊模式。
“過去辦案,是一個縣、一個派出所辦案,現在是在公安部的組織下,全國聯動起來打鏈條、打網絡。近五年來,我們已經發動了全國范圍的2000多起集群戰役,每一個戰役里都是幾百起甚至上千起案件,這也是這幾年來公安部作戰方式的一個變化。”孟慶豐說。
強化惡意低價中標法律責任
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王力在提問時指出,國家對確保產品質量和嚴格招投標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在產品購銷中,不顧成本,不講質量,只講低價就能中標的問題仍然屢見不鮮。
“這是否說明有關部門在落實法律法規中存在機制和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夠有力、監管不夠到位的問題?我想請問國家發改委,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采取哪些措施來遏制這一現象?如何使產品質量在產品購銷領域能夠得到充分保證和有效提升?”針對低價中標,王力一連拋出了幾個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應詢時介紹,招標采購是產品進入市場應用的重要環節,目前采用的“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既是我國招標投標法規定的一種重要評標方法,也是國際上確定中標人的通行做法。但在實踐當中,這一評標方法經常被濫用和錯誤使用,導致出現一系列問題。
“一方面,影響產品和項目的質量安全。一些企業低于成本價投標,中標以后通過偷工減料降低成本,給施工安全、工程質量留下很大隱患,也導致了合同糾紛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阻礙產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一些招標項目只關注于價格,忽視了產品質量、性能等一系列技術指標,導致了一些質量過硬、技術水平比較高的產品被拒之門外,出現了優汰劣勝、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影響了企業創新研發的積極性。”何立峰說。
何立峰分析,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有招標人沒有嚴格執行評標辦法的有關規定、投標人通過低價中標的收益遠大于要承擔的風險、監督管理不到位這三方面的原因。
對此,何立峰稱,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依法嚴格限定“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的適用范圍;建議修訂招標投標法,實施全過程監管;加強監督執法,落實責任追究。
“例如,通過修訂招標投標法,強化惡意低價中標的法律責任,加大對惡意低價中標者的處罰力度,并且納入工程建設領域黑名單,禁止其在一定年限內參與政府投資工程的投標活動。”何立峰說。
“海淘熱”背后存在多重原因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提問,從奶粉到尿不濕再到智能馬桶蓋等等,每年有上萬億元人民幣的消費外溢,中高端消費轉移到海外的“海淘熱”現象這幾年比較普遍。請有關部門介紹一下,這幾年在質量提升當中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什么進展和成效?
支樹平應詢說,國家質檢總局去年重點抓了10類重點消費品、出口商品質量和服務業質量提升,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智能手機、兒童玩具等10類重點消費品合格率總體提升了5.2個百分點。以智能馬桶蓋為例,已經呈現出“四升一降”,即合格率、產量、國內銷量、出口量都有了明顯上升,“往回背馬桶蓋的現象”在下降。
“下一步,我們將一手抓質量提升,正和有關部門一起研究,準備起草一個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同時還要一手抓監管,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嚴格質量標準、嚴格監督抽查、嚴格缺陷產品召回、嚴格質量問題整治。”支樹平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回答詢問時認為,“海淘熱”現象的背后,既有質量問題,也有品牌問題,還有價格問題。
“比如馬桶蓋,日本松下等公司的馬桶蓋很多都是在中國生產的,這種情況下就是品牌問題而非產品實物的質量問題。比如嬰幼兒奶粉,當然有質量的問題,三聚氰氨帶來的影響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消除,但是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是國內奶源的價格遠遠高于海外奶源的價格,也因此導致國內奶粉競爭力下降。”苗圩說。
苗圩指出,工信部將重點抓好“三品”工程,特別是消費品“三品”工程的推進,統籌好產品、質量、品牌等各項工作,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引導企業逐步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建立企業的誠信體系,為質量提升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