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研現場。

調研現場。
劉芙蓉是桑植縣橋自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同時也是縣人大代表。為使當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她任勞任怨,始終奮戰在脫貧攻堅的一線,充分發揮了人大代表在脫貧攻堅中示范作用。
在橋自彎鎮會議室里,我們見到了劉芙蓉,她正在為該鎮2018年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召開會議。脫貧攻堅工作關系著每個群眾的切身利益,劉芙蓉一直將該項工作作為鎮政府的頭等大事來抓。為抓好脫貧攻堅工作,劉芙蓉很多時候都是親力親為,每當有檢查、突發事情,她總是帶頭處理。
劉芙蓉:“作為鄉鎮長,我覺得帶頭執法,就是在執法的過程中,容易形成一種震懾力,也感覺黨委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重視,所以這些大部分的工作我都會親自參加。”
要想富先修路,有一條路始終是劉芙蓉心中的“硬石頭”。牛洞口村野竹坡組位于橋自彎鎮和龍潭坪鎮交界的大山之上,一直沒有修通公路。因為沒有路,這里的群眾一直是肩挑背負,他們日夜期盼公路能夠修進野竹坡,可修路又牽涉到田地調整占用,劉芙蓉挨家挨戶走訪村民進行協調。
橋自彎鎮牛洞口村村民張宏宇說:“劉鎮長他們天天人家講三天走兩次,他們是三天走四次,硬是天天走、天天跑,為了我們這里的修路,修房子,他們是日愁夜愁,比我們自己老百姓都要積極十倍都不止。”
在劉芙蓉和鎮黨委政府的不斷努力下,全程3公里多的野竹坡通達公路已全線拉通,劉芙蓉心中的“大石頭”這才算是落了地。
橋自彎鎮牛洞口村村民張宏宇說:“修路修好了,我們這里的好處那是無限的,什么都好,我們這里屋能夠改變好,環境能夠改變好。我們這里的樹能夠賣出去掙錢,那是真的無限的好。”
為提高群眾收入,使他們早日脫貧致富,劉芙蓉將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來抓。劉芙蓉經常走村串寨,入戶調研,結合各村實際,在7個貧困村發展了莓茶、香椿、水稻、八月瓜等村級產業,累計帶動貧困戶779戶2792人,每年人均純收入提高1000元,集體經濟收入從去年的0元變成今年的5萬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為了留住人才,拓寬群眾收入渠道,劉芙蓉還在谷羅山村大力推廣家庭工廠模式,由當地的創業帶頭人從廣東發來手表原材料,優先雇傭本地貧困戶進行初步組裝獲取加工報酬,谷羅山村有20戶40余人長期從事此項工作,個人綜合月收入達2000余元。
劉芙蓉說:“因為現在村支兩委的工作壓力非常大,然后任務也比較多,待遇相對比較低,考慮想留得住村主任,就建議他在家自主創業搞一個小作坊,建了這個小作坊他自己家庭收入得到提高了,自己也能夠穩得住了。第二方面我們邊上的留守婦女,就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然后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就讓老人和小孩也能夠得到照顧。”
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多,擔子重,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飯,劉芙蓉卻從未抱怨。為幫助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劉芙蓉說她將繼續奮戰在脫貧攻堅的一線,不負人大代表的光榮稱號和人民的期望。
劉芙蓉說:“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然后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你是你自己選擇的,再苦再累,都要去勇敢的面對。下一步工作中,我會力所能及的,為脫貧攻堅出招發力,帶領群眾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來源:桑植人大
作者:陳頡 蘇鏡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