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貴明是桑植縣人大代表,自2010年在縣煙草公司的支持下組建金土地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來,展開了持久的現代農業產業創新工作,三年來引資產業扶貧資金300余萬元,組織實施扶貧項目6個,幫扶面積涉及全縣12個鄉鎮,幫助430戶1300余名貧困群眾脫貧,使全縣依靠煙菜果產業的農民人均收入從2058元提高到3800元,貧困發生率由30%下降到10%,使當地村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大家要有主人翁的精神,我算是虎形村的一員,不會走也不會跑,希望大家把這個廠當作自己的廠,認認真真去做事。”一大早,在位于空殼樹鄉金土地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脫水蔬菜加工廠外,雙貴明正在給新入社的社員們講解進合作社的一些基本要求,而這些社員們大多都是周邊的建檔立卡戶。
每次招工,建檔立卡戶優先聘用也成為了合作社不成文的規定。忙完這邊加工廠的事后,雙貴明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這個月才開始試培育的芽苗菜車間。
雙貴明告訴記者,他的合作社就像是一個大型農業產業實驗室,而自己就是一個實驗員。他幾乎不考慮個人利益,實驗成功后帶來的社會效益才是他引以為傲的地方。通過連續幾年不斷的學習、考察和實驗,他成功建立了集中大棚育苗、芽繭蜂防蟲防病、科學技術指導和合作社低成本承包土地翻耕等現代農業產業創新基地。組建了一只擁有各種專業的技術隊伍,各成員負責一個片區,聯系本片區的建檔立卡戶從事實驗成功后的各種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大大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
“我在這做事,一年有一萬多塊錢,手邊還是寬裕些。老板人也好,我們都是老人,對我們也照顧,不用做重活。”該村民陳金菊說。雙貴明告訴記者,貧困戶在合作社的費用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土地流轉費用,其中貧困戶有67戶有169畝,按照400塊每畝計算,每年支付土地流轉費用七萬多元;再就是,務工費用,貧困人口有70多戶,每一年發務工工資都要四五十多萬,這些貧困戶每一年務工都可以拿到接近萬元。
“早上來做,晚上就可以回去,家里也可以照顧到。老板開個廠到這對我們當地是好。”建檔立卡戶陳彩虹還說道。
在他的帶領下,從事多種農業產業而脫離貧困的例子數不勝數,他也多次被評為省、市、縣各級先進個人,由他組建的金土地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也進行了華麗的轉身,是一個整合了適合本縣各鄉鎮農業特色的農民合作組織,也是市、縣級黨員干部學習基地和省級脫貧致富示范單位。
雙貴明表示,作為基層的人大代表,就是要認真履好職,把這些非公企業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困難梳理出來,再就是責無旁貸地投入到脫貧攻堅當中來,履行自己的責任。
來源:桑植人大
作者:陳頡 高麗文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