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ck9qd"></button>
    1. <button id="ck9qd"><acronym id="ck9qd"><input id="ck9qd"></input></acronym></button>
        <button id="ck9qd"><acronym id="ck9qd"></acronym></button>
        1. <li id="ck9qd"><acronym id="ck9qd"></acronym></li>
          <dd id="ck9qd"></dd>
          湖南人大融媒體中心>市縣人大>邵陽>工作動態>正文

          芳華怒放扶貧路——記隆回縣人大常委會扶貧隊長龍惠云

          來源:隆回縣人大常委會 作者:羅佳成 胡權 編輯:redcloud 2020-04-30 11:33:08
          湖南人大微信
          公眾號二維碼
          —分享—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在隆回縣六都寨鎮雙荊村的農家院落,處處都能見著隆回縣十六屆人大代表、縣人大常委會派駐扶貧隊長龍惠云的身影。4月3日,我們在雙荊村采訪老百姓時,他們如是說:龍隊長駐村以來,一直忙碌在村里村外、田間地頭……

            位于六都寨鎮西北角高寒山區的雙荊村,由荊田村和荊溪村合并而成,轄21個村民小組共計223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4戶364人。自2018年初以來,龍惠云從駐村的那天起,一心撲在扶貧路上。

            兩年多來,村民感受到的是龍隊長為了幫扶他們脫貧致富……操碎了心,然而不知道的是喊了兩年多的“龍隊長”,竟然是一名乳腺癌患者。

            不懼死神,請纓駐村扶貧第一線

            2018年,正是隆回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縣人大常委會的領導正在挑選精兵強將去駐村扶貧,龍惠云毫不遲疑地提交了去駐村扶貧申請。當時,領導們考慮龍惠云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剛接受完8個月的治療,正在身體康復期間,于是婉拒了她的請求。然而,執著的龍惠云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她一一地找領導們“說情”。“我非感謝組織和領導們的關心!盡管我正處于癌癥治療康復期,但我同時也是一名黨員、一名人大代表,在決勝脫貧攻堅的戰斗中,理應在扶貧第一線。請領導們放心,一個連死神不懼的人,一定能肩負得起脫貧攻堅的重任。”

            領導們拗不過執著的龍惠云,只好同意她去村里試一段時間。

            龍惠云一來到村里,便忘了自己還是一名正在康復的癌癥患者,每天摸爬滾打在扶貧第一線。與她一道駐村的同事感慨地說:扶貧工作繁瑣,21個村民小組的院落分散在9平方公里、5個不同方向、8個山坳的30多個山旮旯里,那一棟棟村民住房好像是掛在半山腰上的一個個陡坡上。出門是坡道,進門還是坡道,想在村子找一塊能擺正水桶的自然平地比都難。我一個正常人忙完一天,感覺到骨子都散架了。何況她是一名身體還在康復中的人。每當我看到她那樣忘我地忙碌于繁枝細節的工作中,心一直是為她懸著的呢。

            駐村以來,龍惠云告別了高跟鞋,擱置了美麗的連衣裙,運動鞋加T恤成了標配,和工作隊員一起用雙腳丈量了雙荊村的每一寸土地,走遍了這個地方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

            散住在一個個山旮旯里的104戶貧困戶,哪一戶住哪個山坡,哪一戶家里有多少人,哪一戶為何貧困的根源……龍惠云都能如數家珍。“黃梨沖”“鐵烙沖”“白石沖”“清水塘”……這一串串小地名,龍惠云張口就來,宛如是一名雙荊村土長土長的女兒。

            不畏艱難,攻堅克難啃下“硬骨頭”

            熟悉雙荊村的人,記憶里都有著揮不去印象:喝水難、行路難。

            當我們一行去雙荊村采訪時,那天,龍惠云正好一路同行。為了了解雙荊村的概況,在路上,我們聊開了。她聊起第一次去雙荊村的感受。那天,她帶著領導們的囑咐,一個人駕車前往雙荊村。3.5米寬的通村公路全是陡坡和彎道,一條長6公里多一點的公路卻有25道彎小于90度的急轉彎道。當她花了半個多小時如同斗折蛇行地爬完這一段“羊腸小道”時,一身冷汗。

            無論多難?她暗暗地堅定決心,一定啃下這一塊“硬骨頭”,徹底改寫老百姓行路難的歷史。

            雙荊村村秘書歐陽大姐說:“如果沒有龍隊長帶領的扶貧工作隊,過去的那條‘羊腸小道’哪能成為今天的大道?”

            其實早在多年前,雙荊村的村支兩委一直想把這條老百姓賴以生計的“羊腸小道”擴改好,然而,缺乏資金等一個個困難,讓它成了一塊啃不爛的“硬骨頭”。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龍惠云找來施工設計圖,看了圖紙后,琢磨著能否采取與地形地貌相結合,順勢而行,便可減少彎道因改直增加的土石方。假如這樣改變設計方案,能否減少造價?理清了思路的她立即前往縣道路運輸局,找原設計專家談自己想法。后來專家在她的提議下修改設計方案,比原方案節省70余萬元。方案定了,白天,龍惠云跑縣直部門爭取支持、籌措資金;晚上,召開村組干部、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讓老百姓接受修改方案。盡管她多方努力奔走,仍有缺口40余萬元。正好占地需補償村民的也是40萬元,意味著村民的占地補償款沒有著落。在村組干部會上,她提議采取延緩支付村民占地補償款時,遭到了村民們的強烈反對。龍惠云沒有退縮,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做說服工作。后來大家看到她是真心為了雙荊村的發展,都服了。那些被占了地的村民都主動簽訂了延緩支付協議。

            僅用4個月,雙荊村便完成了道路改造工程。如今,村民們出門再也無需“斗折蛇行”了。

            當公路窄改寬工程全面啟動后,龍惠云又馬不停蹄地著手籌劃飲水工程。這時,有好心的村民勸說:龍隊長千萬莫去觸這一馬蜂窩,修自來水的難度和矛盾是你無法想象的呢。后來,龍惠云在走訪時找到了原因。多年前,部分老百姓自籌資金30多萬元修建過自來水工程,由于選址、設計不合理,工程完成了,老百姓卻沒能飲上一滴水。一提及自來水,村民就怨聲載道。

            龍惠云去縣水利局請專家實地指導。反復思考后,有了一個成熟的方案。爾后,她組織召開村組干部、黨員和群眾代表會議,討論飲水工程方案。龍惠云耐心地分析:老百姓分散住在5個不同的方向,地形復雜,供水過于集中,施工難度大且工程造價高。如果依據村民住居的區域布局,有許多優勢。即水源易找、施工方便且節省資金,又便于管理。

            她的提議,老百姓普遍認可。于是,一個按5個區域修建區塊集中供水工程方案敲定。

            龍惠云想了一個好點子,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積極作用,每一個飲水工程,由村民選出飲水工程建設管理委員會。把飲水工程的施工、監理、矛盾調處和資金使用全交給管理委員會,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負責指導,老百姓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了起來。一塊阻力大、矛盾突出的“硬骨頭”,她就這樣潤物無聲地啃了下來。5處自來水供水工程不僅如期完成了,而且還節省資金20余萬元。

            不負眾望,對癥施策摘除“窮帽子”

            路通了、家家戶戶水龍頭的水流了、路燈亮了……然而牽掛著老百姓冷暖的龍惠云的心一刻也沒舒緩過。

            在雙荊村,老百姓互相攀比爭做貧困戶的現象很普遍。問題出在哪?龍惠云在走訪時發現,老百姓對黨的扶貧政策了解不夠,理解上也有偏差。針對這一問題,她與扶貧工作隊的同事、村支兩委的干部討論、研究,在全村召開懇談會,即以組為單位,戶戶派代表。在懇談會上,全面宣傳黨的扶貧政策,講明白貧困戶的界定原則標準。凡是老百姓的疑問,一一解釋明了。21場懇談會后,老百姓明白了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后感觸地說:我們愧對黨和政府的關心。之前30余名吵著、鬧著要做貧困戶村民個個表態說:龍隊長,對不起了,添亂了。

            老百姓的氣順了,然而那安于現狀的觀念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滿足于過著安逸的日子。雙荊村山多地少,且一座座山頭又那么陡峭。龍惠云駐村也曾請農林畜牧專家實地指導,能否發展種養業?專家們個個搖頭,不適宜。老百姓農閑時寧愿在家無所事事,而不愿走出村子找事做。老百姓習慣于種田吃飯,養豬過年,哪能增加收入?于是,龍惠云決心一定把老百姓從傳統觀念禁錮中解放出來。她走家串戶,與大家交心談心。一直生活在山里的老百姓的擔心是: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出門找工作又沒門路,不如呆在家里好,至少不需浪費車旅費。原因找著了,她的心中也有譜了。她立即跑縣人社局、找技能培訓機構,或請老師在村里培訓村民,或組織村民上技術學習培訓。當村民們學到了一技之長后,她經常跑縣高新開發區的企業,把村民們送到一個個企業里務工。那些文化程度低的壯勞力,她與一些建筑企業聯系,讓這一部分勞力在建筑工地上謀取一份穩定的工作。如村民譚某是一個沒讀過書的老實人,40歲了仍然單身,她與小沙江龍瑤幽谷的老板聯系,讓譚某去那做了一名除草工,每月工資4500元。如今,全村已有200多名富余勞力走村子,或在企業、或在工地上務工,勞務輸出已成為雙荊村的朝陽產業。每年村民們爭回的收入逾1000萬元。

            針對一些貧困戶“等靠要”思想突出現象,龍惠云深諳扶貧不如扶志的道理。她以評比致富能手為載體,引導貧困村民群眾牢固樹立“我勤勞我就能脫貧致富”的理念。兩年來,全村表彰了21戶“我勤勞我致富”的貧困戶致富典型,在決勝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激發了一大批貧困群眾奮力直追。建檔立卡貧困戶胡某,50多歲了仍過著飽一頓、饑一餐的生活,成了全村“懶漢”的代表。駐村以來,龍惠云只要有時間,便帶領扶貧工作隊員去找他談心,特別是“我勤勞我致富”評比活動的開展,對胡某觸動很大。他慢慢地改變了好吃懶做的習氣。農時承包村民的水田,種植水稻,閑時去城里搞搬運。去年,他的收入達到3萬元。當我們找到正在犁田的胡某時,他激動地說:如果不是龍隊長像大姐一樣關心、鼓勵我,哪有我的今天?我與別人一樣也有著一雙手。我沒有文化,但有的是力氣。春節后,在洞口搞搬運都掙了1萬多元呢。

            去年,在扶貧工作各項考核中,雙荊村都是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全村老百姓人均純收入由過去的不足3000元突破了8000元,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目標,同時,雙荊村也徹底摘除了戴了一輩又一輩的“窮帽子”。

          來源:隆回縣人大常委會

          作者:羅佳成 胡權

          編輯:redcloud

          欧美疯狂操逼
          <button id="ck9qd"></button>
          1. <button id="ck9qd"><acronym id="ck9qd"><input id="ck9qd"></input></acronym></button>
              <button id="ck9qd"><acronym id="ck9qd"></acronym></button>
              1. <li id="ck9qd"><acronym id="ck9qd"></acronym></li>
                <dd id="ck9q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