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步入耒陽市東湖圩鎮神農湯泉油茶莊園(以下簡稱“莊園”),映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油茶樹,朵朵白色的油茶花如同顆顆鑲嵌在綠寶石上的珍珠傲然綻放,好比一幅由大自然精心繪制的油畫,精美絕倫?!敖衲晡覀兦f園豐產期的油茶林畝產鮮果可達750千克,獲得了大豐收,事實證明發展油茶大有可為”,該莊園負責人劉賤文信心滿滿向莊園的客人如此介紹??偨Y該莊園發展經驗,冠莊園之名,行三產之實,不失為發展油茶產業的一條好路子。
(神農湯泉油茶莊園全景圖)
煤矸石上茶花開,生態效益人人贊
莊園位于東湖圩鎮湯泉村6組,如今的山莊綠意盎然,散發著勃勃生機。然而,十年前,這里是廢渣廢礦用地,煤井矗立,“山上炮聲隆隆、山下車輪滾滾”,煤灰遍布,生物稀少,植被退化,景光一度似一張老舊的黑白照片。不僅如此,住房開裂,地下水被污染,煤灰污染等問題,無一不困擾人們的生活。面對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嚴峻形勢,鎮黨委下定決心,打響了礦山復綠生態保護攻堅戰。作為莊園法人代表的村支部書記劉賤文積極響應鎮黨委號召,帶領群眾改造礦山。莊園依托文華時代合作社,流轉承包荒山、荒地、廢棄礦山6000余畝。已種植油茶林4600畝,由“杉木+香樟+楓香木”構成的混交林1000畝,果樹100畝,蔬菜100畝,建成魚塘50畝,生豬養殖場3個,年出欄13000頭,土雞養殖基地1個,觀光休閑景點1處,休閑小木屋5座,觀景臺3個。
通過干部群眾多年努力,黑色山頭已變成“綠色心肺”,荒山野嶺已變成“綠色銀行”,“黑色產業”已轉型為“綠色產業”。煤矸石上種上了油茶,所有山頭重新披青吐綠。當地村民對莊園交口稱贊,茶余飯后,都會到莊園散步,鍛煉身體。
種養游相輔相成,經濟效益頂呱呱
如今,莊園里雞鳴狗吠,魚翔淺底,豬肥體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F有魚塘50畝,生豬養殖場3個,年出欄13000頭,土雞養殖基地1個。莊園堅持種養結合模式,堅持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理念,打造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基地。在魚塘培植飼草,供豬食用,將雞放養到油茶林中,以天然生物為食,一方面,確保雞肉味道鮮美,另一方面,雞糞可以增強土壤肥力,提高油茶果品質。通過種養結合,高度循環的方式,實現了“植物—動物—有機肥—植物”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耒陽市人大代表劉賤文說:“我們走生態循環發展這種路子,就是要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吃到健康、有機、綠色的食品?!鼻f園內目前有油茶林4600畝,有自己的休閑農莊、茶油加工廠和注冊商標--湘綠泉。茶油加工廠采用古法榨油,每到油茶果豐收季節,莊園內茶油飄香,煙霧氤氳,每年可收油茶果80萬斤,榨出茶油4萬斤,增收1000余萬元。
莊園在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的同時,還把油茶產業與溫泉資源、休閑旅游發展相結合,促進三產融合,形成以油茶產業為主導,溫泉資源和休閑旅游為輔的經營格局。莊園所在的湯泉村內有天然溫泉,被譽為“華南第一泉”,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直接飲用的溫泉礦泉水,泉水溫度常年適宜,一年四季皆可直接使用,是健身療養的好去處。經過幾年發展,很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來,觀賞美景,泡浴溫泉,享用純天然茶油烹制的農家土菜,莊園人氣高漲,鄉村休閑旅游業得到穩步發展。莊園年綜合經營收入達2000余萬元,成為三產融合的成功典范,激活了當地經濟,村民們臉上也常掛笑容。
產業扶貧惠群眾,社會效益戶戶夸
2020年該莊園被列為衡陽市人大代表扶貧基地,作為一個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產業扶貧,安排60余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余人,流轉20余戶貧困戶的土地近200畝,每戶每年可賺得流轉金300余元;由財政投入52.5萬元,為350戶貧困戶每戶入股1500元認領1畝油茶參與分紅,享受15年分紅,每戶累計可獲得收益3575元(含本金)。通過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湯泉村的綠水青山回來了,人民群眾富了,貧困戶笑了。當地群眾對莊園更加熱愛,對莊園的事業也更加支持,游客也更加多了,產業發展的路子也越走越寬。莊園2018年被評為省示范合作社,2019年被評為省四星級休閑農莊,2019年10月18日成為全國油茶創新發展大會唯一的種植現場通觀點,2021年被評為衡陽市龍頭企業。
通過三產融合的模式,莊園破解了單獨發展油茶產業見效慢、見效難的難題,實現非常好的生態、經濟、社會綜合效益,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示范經驗。
耒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志桂到神農湯泉油茶莊園視察工作。
來源:耒陽市東湖圩鎮人大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