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吳公然 實習生 李菡 長沙報道
7月27日下午,湖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召開聯組會議就母嬰保健“一法一辦法”實施情況進行專題詢問。
部分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針對母嬰保健“一法一辦法”實施情況提出詢問。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李殿勛率12個省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到會應詢。
母嬰健康,關系人口素質,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需要特別呵護。專題詢問現場,詢問者自覺代入作為母嬰親人的角色,把社會普遍操心和擔心的問題拋出去。應詢者不掩飾問題、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責任,耐心細致釋疑解答,回應社會關切。
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扶持邊遠、貧困等地區母嬰保健事業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梁肇洪注意到,自2018年以來,湖南出生缺陷發生率降幅不大,進入一個平臺期,有的地方不降反升。他很想知道,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加強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對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母嬰保健事業將采取哪些特殊措施予以扶持?
李殿勛回答說,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一要靠科技,二靠法治,三靠聯防聯控、群防群治。
在科技方面,要加強婦幼保健機構體系建設,推動中央和省預算內的投資為婦幼保健機構的標準化建設、技術支撐方面提供支撐。針對薄弱環節薄弱地區構建遠程醫療平臺,破解基層特別是邊遠地區的難題。
法治方面,把出生缺陷的防治納入普法的重要內容,適時統籌推動修改湖南母嬰保健法的實施辦法。在執法和司法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重點予以關切。
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方面,衛生健康部門牽頭抓總,進一步強化衛生健康部門對出生缺陷防治的管理和監督。教育、民政、人保等部門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強化全社會宣傳教育,引導群眾主動接受防治出生缺陷的服務,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風險。
李殿勛說,在 “三前一后”(婚前醫學檢查、孕前檢查、產前篩查、嬰幼兒出生以后)的出生管理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從政府的角度提請人大常委會給予重視,給予支持。
圍繞解決出生缺陷和母嬰保健問題,在投資和預算上盡量向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傾斜,盡管湖南總體財力不足,但是也要分清輕重緩急。同時發揮我國體制優勢,強化省內甚至是爭取省外的協助幫扶。要在發展中提高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母嬰保健事業發展水平。
鼓勵和引導群眾婚檢,把牢出生缺陷防治第一道關口
婚檢(婚前醫學檢查)是出生缺陷防治的第一道關口,如何把牢這道關口成為專題詢問矚目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胡建文問到,如何采取措施鼓勵引導男女雙方在婚姻登記前自愿進行婚前醫學檢查?
此前,李殿勛提出,婚前檢查指導性的措施可以在立法層面有所體現,婚前的醫學檢查,對基礎性疾病要做強制檢查,防患于未然。
省民政廳廳長曹忠平表示,全省136個婚姻登記機關全部開展了婚前檢查的宣傳引導工作,協同衛健部門在59個婚姻登記機關專門設立了婚檢咨詢窗口,包括發放一些婚檢的宣傳引導資料,基本做到全覆蓋。2021年全省登記結婚人數為60.2萬人,開展婚檢的人數大概為47.8萬人,婚檢比例應該說還是比較高的。
曹忠平說,下一步將充分利用婚姻登記機關和村(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加大婚檢的宣傳引導力度,包括采取一些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增強宣傳的針對性、有效性。同時,我們會同衛健部門在婚姻登記機關搭建服務平臺,加強對婚檢咨詢窗口的建設。著力實現婚檢咨詢窗口全覆蓋、宣傳引導全覆蓋、婚姻登記人員培訓全覆蓋,鼓勵和引導群眾婚檢,推動結婚對象自愿參加婚檢,提高婚姻質量。
育才引才用才,為母嬰保健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母嬰保健事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此前李殿勛在答問時說,要強化人才的培養,制定中長期防治出生缺陷人才的培養計劃,通過高等教育方面的一些專業學科的建設和力量的配置,通過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更加有效開展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
之后,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肖迪明、余雄、肖莉杏分別就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引進編制保障、婦幼專技人才職稱評定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問。省衛健委主任李小松、省編辦副主任陳龍、省人社廳副廳長吳開明分別作答。
李小松表示,要進一步加強母嬰保健人才隊伍建設。力爭在2025年前,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齊婦幼保健專干,并確保每一個村有一名培訓考核合格人員從事母嬰保健工作。在衛生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中,向婦產科、兒科和母嬰保健領域傾斜,培養復合型高層次婦幼保健人才。
陳龍表示,強化人才引進的編制保障。落實人才強省戰略要求,適應婦幼保健事業發展需要,對婦幼保健機構引進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開通人才引進編制保障的綠色通道,各級編辦將繼續予以全力支持,實行特事特辦、即報即辦,用各地周轉編制解決人才引進所需編制,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提供服務保障,不斷推動婦幼保健事業高質量發展。
吳開明表示,從2021年開始,湖南提高了全省公立醫院中、高級崗位比例。同時,對急需緊缺人才給予單列職數參評高級職稱,盡量增加優秀醫務專技人員的晉升機會。取消論文、科研項目、獲獎情況等作為申報職稱的必要條件。破“四唯”(唯論文、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重“德能績”,側重專業能力評價。同時,逐步向符合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下一步著重抓好去年以來新出臺的三個文件(《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湖南省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關于調整優化全省公立醫院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的通知》)落地生效,盡快釋放政策效應。
讓參保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徐云波就老百姓關心的醫保問題提問:如何調整完善婦幼保健服務價格項目和醫保政策,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減輕農村孕產婦家庭經濟負擔,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好的健康服務?
省醫保局局長王運柏回答說,2021年6月份,湖南發布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目錄(2020版)》,明確了56項心理、康復保健類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其中已經涵蓋了孕產婦心理保健、兒童康復等服務項目。下一步,要做好政策解讀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指導基層醫療機構按照現有收費標準開展服務,讓醫保政策家喻戶曉,惠及廣大參保群眾。
對于羊水產前診斷、輔助生殖技術等沒有納入醫保報銷的問題,湖南正在著手研究,準備加以解決。其中,“羊水產前診斷”屬于產前檢查項目,湖南已經有了報銷政策。只是沒有按項目單獨報銷,而是將所有產前檢查進行包干報銷。城鎮職工報銷標準由統籌區確定,一般是單胎600元、多胎700元(不含住院);城鄉居民在生育醫療費用內,給予一次性補助,平產最高1300元,剖腹產最高1600元。
下一步,為了回應群眾訴求,一方面,將進行論證、測算,并向國家醫保局專題報告,請求國家醫保局充分考慮群眾就醫需求,適當放寬醫保目錄準入門檻,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另一方面,以推動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的方式,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讓參保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專題詢問始于“問”,但并不止于“答”。社會各界群眾不僅關注專題詢問問得怎么樣、答得怎么樣,更看重詢問后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得怎么樣。會后,省人大常委會將把執法檢查報告審議意見、專題詢問提出的問題,一并向省人民政府交辦。同時,根據有關規定,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將在6個月以內書面審議省人民政府關于審議意見研究處理結果的報告。
來源:紅網
作者:吳公然 李菡
編輯:周怡琳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duopluseq.com/content/2022/07/28/1156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