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動汝城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縣人大常委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乘勢而為、履職擔當,聚焦當前、精準選題,組成專門的調查組,在我的帶領下,深入基層,通過聽、查、看、訪多維度找差距、查問題,聽民意、聚民智,對全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質品牌提升工作情況開展了調查。
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質品牌提升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汝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質品牌提升工作,大力實施“產業為王”三年行動和“品牌響起來”行動,推動汝城朝天椒、汝城白毛茶、汝城小黃姜、汝城奈李等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全縣認證綠色食品54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9家,“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授牌企業8家。汝城白毛茶2021年獲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汝城朝天椒2020、2021年連續兩年獲評湖南省“一縣一特”優秀農產品公用品牌,2022年獲評湖南省地道名優食材金獎。2021年汝城縣獲評湖南省富硒產業重點縣。2022年汝城縣成功創建為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
做強基地,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逐步基地化??h人民政府堅持以基地化發展促進農業規?;?、標準化的發展思路,建成2條以辣椒、生姜為主的蔬菜產業帶,涵蓋大坪、土橋、泉水、井坡4個千畝辣椒生產示范基地和土橋、馬橋2個千畝生姜生產示范基地,創建以辣椒為主導產業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壯大龍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逐步發揮。支持繁華食品等龍頭企業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建立訂單生產基地3.8萬畝,帶動1.8萬戶農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拓寬渠道,市場營銷網絡逐步鋪開。一是建設汝城小黃姜等冷鏈集散中心,一定程度促進了農產品的儲存和流通。二是支持企業在部分大城市開設汝城農產品專營店,與興盛優選、盒馬生鮮、叮咚買菜等農商平臺合作,拓展線上線下營銷網絡。三是農旅融合加快發展。建設沙洲村500畝紅色教育與綠色發展融合示范基地、九龍江森林公園400畝茶旅休閑基地、大坪辣椒青少年勞動教育基地。
加強服務,科技支撐逐步顯能??h人民政府與鄒學校、劉仲華院士團隊合作,開展汝城朝天椒、汝城白毛茶品種選育培育和提純復壯。組建4支科技專家服務團、141名科技特派員點對點服務農業企業23個、合作社32家。開設田間課堂,重點培養了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帶動更多農戶發展農業產業。
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質品牌提升工作存在的問題
良種化、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不夠,品質欠良、產品欠優。
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種良種化程度不高,存在抗性不強、產量低、品質品相退化現象。如奈李易發生瘡痂病、果肉易黑心等;生姜、辣椒易發生炭疽病、根腐病、瘟??;汝城白毛茶現有面積2582.52畝,年產茶僅2500公斤,而紅山白毛茶6000多畝,年產茶600噸,除管理水平有差異外,主要系品種優良屬性不夠造成的。各特色產業標準化、規范化生產不夠,大多沒有制定并形成一套成熟的高效高產綠色栽培技術,沒有嚴格按照綠色、有機產品要求進行施肥用藥管理,使用化肥多、有機肥少,使用農藥防治病蟲草多,使用綠色防控、統防統治措施少,個別水果、生姜種植業主施藥間隔期還沒到就采收上市,少數產品因土壤重金屬元素含量超標而超標。部分特色產業農產品沒有嚴格按“二品一標”產品質量控制技術要求進行生產分選、加工倉儲、冷鏈物流,我縣80%以上的農產品采用常溫物流運輸方式運輸,損耗率達20%左右,品質、品相更是難以得到保證。
品牌化、組織化、信息化程度不夠,品牌不優、品牌不響。
品牌意識不強,品牌化程度不夠,沒有科學編制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牌建設發展規劃,品牌創建目標、方向、路徑、舉措不明確,政策支持保障連續性不夠,品牌建設能力弱,公共品牌“地理”名片少,僅汝城白毛茶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入選農業農村部保護名錄。組織化程度不夠,經營主體單打獨斗,品牌創建沒有形成合力,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和使用管理不夠,造成各唱各調,品牌雜亂、品牌不優、品牌不響,僅茶葉就多達30多個商標,難以發揮品牌效益。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聯網+產業”一體化服務模式不多,通過電商平臺、網絡媒體宣傳推介不多。
機械化、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不夠,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效益不高。
由于我縣是山區縣,不適宜大型機械耕作,且農業機械采購貸款難、成本高,而財政補貼又不多或未列入補貼范疇,造成農業機械化水平低,生產中必須大量使用人工,生產成本偏高,生產效率低,產品性價比低,嚴重影響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如本地產辣椒收購價一般每斤要2.5元左右,而外地辣椒到達汝城價(含運費)僅2元左右,就是因為外地辣椒規?;?、機械化程度高,單位生產成本低。入駐現代農業產業園企業大多規模小、體系弱,集聚效應不明顯。普遍沒有實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分工合作機制,多數農產品還停留在賣原材料、初成品階段,小黃姜、奈李以鮮銷為主,精深加工產品少,嚴重影響了產業化水平及規模效益的提升。線上線下營銷網絡拓展不夠,產品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市場化程度不夠,市占率低,產業效益不高。
推進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質品牌提升的對策與建議
要加強技術支撐和強化監管,大力提高良種化、標準化、規范化程度,提升產品品質。一是良種化??h人民政府要積極搭臺加強產學研結合,支持企業有針對性地向外引進產、加、銷全產業鏈技術人才,培育發展本地鄉土人才,擴大農技部門專業技術服務隊伍,建立人才數據庫,加強技術力量和技術指導,加大對農戶菜單式的培訓,提高農戶科技化水平。推廣良種良法,加強品種選育培育和示范推廣,如汝城白毛茶培育選育、汝城朝天椒的提純復壯及選育、汝城小黃姜的提純復壯及脫毒育苗等,發展富硒產品,推廣品質優、抗性強、產量高的品種,提升品質和效益。二是標準化??h人民政府要加大農資市場執法監管和土壤污染防范治理力度,加強投入品管理,加強企業“三廢”排放管理,抓好汝城生態全產業鏈項目建設,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特別是要加強對生姜、辣椒瘟病和奈李黑心的防治,推行綠色防控、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應用,防止重金屬超標,減少化肥藥殘,實施綠色標準化生產。支持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汝城小黃姜冷鏈集散中心等項目建設,配置建設汝城奈李、汝城小黃姜自動分級分選線,提升產品分級分選、冷鏈倉儲物流水平,提升品質,減少損耗,延緩農產品銷售時間,錯峰銷售,實現保值增值。三是規范化??h人民政府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農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和水平,督促生產經營主體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朔體系有關規定要求,實行企業信用等級與政府項目扶持掛鉤、負面清單公開曝光制度,有力有效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要健全體制機制和優化服務,大力提高品牌化、組織化、信息化程度,做響產品品牌。一是品牌化??h人民政府要組建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牌建設專家團隊,科學編制《汝城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牌建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出臺《汝城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品牌創建管理辦法》、《汝城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區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辦法》,并嚴格貫徹執行實施,加大政策保障支持力度,縣財政按照需求每年安排一定的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產業基地建設、品種培育、企業引進、科技創新、技術培訓服務、精深加工機械設備購置、品牌建設、營銷推介等方面的獎勵扶持。加大“二品一標”申報認證力度,打造一批綠色、有機產品,將“汝城朝天椒”、“汝城小黃姜”、“汝城奈李”申報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加強“湘贛紅”、“湘江源”農產品品牌建設和產品開發,聘請專業機構,開展品牌營銷策劃,實現品牌建設拓展延伸落地見效。二是組織化??h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引導指導,制定完善出臺系列關于汝城朝天椒、汝城白毛茶、汝城小黃姜、汝城奈李等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生產加工經營的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技術規范及配套實施管理辦法,加大部門及鄉村兩級的指導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各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主體的自身能動作用,鼓勵企業合資合作經營,抱團出海,全面落實執行相關標準規范,大力構建“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體系建設,統一分級分選,統一定價標準,統一包裝銷售。在縣城、文明沙洲設立產品展示營銷中心或特色產品展示推介一條街,積極舉辦推介會、招商會、節會、展愽會、品鑒評比會,擴大品牌影響力。三是信息化??h人民政府要大力鼓勵支持“互聯網+產業”一體化發展,推行政府要員、知名專家、知名網紅擔任特色產業品牌形象代言人,支持生產經營主體在京東、阿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和抖音、快手、百度等內容平臺及各種自媒體平臺展示營銷推廣,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拍攝產業紀錄片、宣傳片,到省級以上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宣傳播放。
要積極招商爭資和持續支持,大力提高機械化、產業化、市場化程度,增強產業效益。一是機械化??h人民政府要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支持引進推廣適合山丘地塊耕作的小型農業機械和購置精深加工自動化設備,支持發展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廣泛開展農機作業服務,逐步發展設施高效農業,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效率效益。二是產業化??h人民政府要研讀研判產業法規政策和發展趨勢,加大爭資立項和招商引資力度。尋求政策支持,通過調整生態公益林區域面積等措施,因地制宜擴種發展白毛茶等特色產業。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建強汝城朝天椒、汝城白毛茶、汝城奈李、汝城小黃姜產業鏈條,積極培育創建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提高專業化、規?;?、基地化水平,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聯結機制,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強鎮,推行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引進加工能力強、營銷網絡廣、市占率高的企業發展產品精深加工,拓展市場銷售,增加產品附加值。三是市場化??h人民政府要積極引導和持續支持,拓展線上線下營銷網絡,做大做強產區銷區市場。加強縣內產區農產品集散交易市場建設,大量培養產區經紀人,加強縣外銷區采購商團隊發展,加大在高鐵站、高速服務區、機場、公交、地鐵廣告宣傳力度,鼓勵支持在一線城市的農產品交易市場、高鐵站、機場設立專賣店、專柜。推行“電商+快遞+超市”、“基地生產+網紅推介+物流供應”等銷售模式拓展銷售。積極對接國家、省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革命老區重點城市郴州與佛山對口合作國家戰略,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加強與興盛優選等電商企業、省優質農產品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加強區域合作和園區共建,探索建設“飛地經濟”產業園,開辟合作“造血”的新途徑,創造引老鄉饋故鄉建家鄉的新途徑。
汝城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何浩光
來源:汝城縣人大
作者:何浩光
編輯:黃飛飛